GC
GC收集算法
引用计数法
优点:实现简单,判定效率高
缺点:很难解决对象之间相互循环引用
可达性分析算法
原理:GC Roots对象作为起始点,从GC Roots到某个对象不可达,证明此对象不可用。
可作为GC Roots的对象包括:
(1)虚拟机栈中引用的对象
(2)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3)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4)Native方法引用的对象
1. 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
比较古老的回收算法。原理是此对象有一个引用,即增加一个计数,删除一个引用则减少一个计数。垃圾回收0的对象。此算法最致命的是无法处理循环引用的问题。 2. 标记-清除(Mark-Sweep) 此算法执行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从引用根节点开始标记所有被引用的对象,第二阶段遍历整个堆,把未标记的对象清除。此算法需要暂停整个应用,同时,会产生内存碎片。 3. 复制(Copying) 此算法把内存空间划为两个相等的区域,每次只使用其中一个区域。垃圾回收时,遍历当前使用区域,把正在使用中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个区域中。次算法每次只处理正在使用中的对象,因此复制成本比较小,同时复制过去以后还能进行相应的内存整理,不过出现“碎片”问题。当然,此算法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就是需要两倍内存空间。 4. 标记-整理(Mark-Compact) 此算法结合了 “标记-清除”和“复制”两个算法的优点。也是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从根节点开始标记所有被引用对象,第二阶段遍历整个堆,把清除未标记对象并且把存活对象 “压缩”到堆的其中一块,按顺序排放。此算法避免了“标记-清除”的碎片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复制”算法的空间问题。 5. 增量收集(Incremental Collecting) 实施垃圾回收算法,即:在应用进行的同时进行垃圾回收。不知道什么原因JDK5.0中的收集器没有使用这种算法的。 6. 分代(Generational Collecting) 基于对对象生命周期分析后得出的垃圾回收算法。把对象分为年青代、年老代、持久代,对不同生命周期的对象使用不同的算法(上述方式中的一个)进行回收。现在的垃圾回收器(从J2SE1.2开始)都是使用此算法的。 6.1 Young(年轻代) 年轻代分三个区。一个Eden区,两个 Survivor区。大部分对象在Eden区中生成。当Eden区满时,还存活的对象将被复制到Survivor区(两个中的一个),当这个 Survivor区满时,此区的存活对象将被复制到另外一个Survivor区,当这个Survivor去也满了的时候,从第一个Survivor区复制过来的并且此时还存活的对象,将被复制“年老区(Tenured)”。需要注意,Survivor的两个区是对称的,没先后关系,所以同一个区中可能同时存在从Eden复制过来对象,和从前一个Survivor复制过来的对象,而复制到年老区的只有从第一个Survivor去过来的对象。而且,Survivor区总有一个是空的。 6.2 Tenured(年老代) 年老代存放从年轻代存活的对象。一般来说年老代存放的都是生命期较长的对象。 6.3 Perm(持久代) 用于存放静态文件,如今Java类、方法等。持久代对垃圾回收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有些应用可能动态生成或者调用一些class,例如Hibernate等,在这种时候需要设置一个比较大的持久代空间来存放这些运行过程中新增的类。持久代大小通过-XX:MaxPermSize=<N>进行设置。
引用概念
4种引用类型
a.强引用(Strong Reference)
Object obj = new Object()
b.软引用(Soft Reference)
还有用但并非必需的对象
SoftReference类来实现
c.弱引用(Weak Reference)
描述有用单但非必需对象 强度小于软引用 WeakReference类来实现
d.虚引用(Phantom Reference)
回收时系统通知 PhantomReference类来实现
回收方法区
回收内容
a.废弃常量
常量未被引用
b.无用的类
(1)该类所有的实例都已经被回收,堆中不存在该类的任何实例
(2)加载该类的ClassLoader已经被回收
(3)该类对应的java.lang.Class对象没有在任何地方被引用,无法在任何地方通过反射
访问该类的方法